鲧禹治水
中国国际广播电台


        在中国,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,而大禹的父亲鲧也是为民谋福的治水英雄。

  在中国远古时代,洪水泛滥,长达二十二年。大地成了一片汪洋,五谷被淹,百姓无处居住,无以为生,还常常受到禽兽的侵袭,人口迅速减少。国王尧非常焦急,召集各部落首领商量,大家决定派鲧去治理洪水。 

  鲧接受了命令,面对肆虐的洪水,冥思苦想,最后他想起了一句俗语:“兵来将挡、水来土屯”。他想,只要在村子周围建上高堤,不就可以挡住洪水了吗?可是,漫漫的洪水,上哪里找这么多土石来修大堤呢?这时,从水里爬出一只灵龟,它告诉鲧:“天庭有一种叫‘息壤’的宝物,只要你能拿到息壤,往大地上一投,息壤马上就会生长起来,积成山,堆成堤。” 鲧非常高兴,他告别了灵龟,就向遥远的西方走去。 

  鲧历尽千辛万苦,终于到了西方的昆仑山,见到了天帝,他乞求天帝将息壤赐给他,治理洪水,拯救百姓,但是天帝拒绝了他的请求。鲧心里挂念着在洪水中痛苦生活的百姓,于是他乘天庭守卫疏忽,偷走了息壤。鲧回到了东方,忙将息壤往水里一撒,果然,息壤立刻迅速生长,洪水涨一米,息壤就长一米,洪水涨十米,息壤就长十米,很快洪水就被阻隔在大堤之外。人们脱离了洪水的包围,高兴地又叫又跳,并开始耕种生产。 

  天帝知道了鲧偷走息壤的事,立刻派天兵天将下凡,收回了息壤。息壤一撤,洪水立即反扑而来,冲垮了堤坝,毁坏田园,淹死了好多百姓。尧王大怒,他发布命令说:“鲧只知道圈堤堵水,一旦堤溃,为害更大。治水九年,还不成功,该杀!”尧王将鲧囚禁在羽山,三年后,又将鲧处死。鲧死时,还惦记着受洪水祸害的百姓,心中愤恨不平。 

  二十年后,尧王将帝位禅让给舜,舜王起用鲧的儿子大禹继续治水。天帝也将息壤交给了大禹。大禹一开始也象父亲一样采取堵的办法来治理洪水,可是他修好堤坝之后,被堵截的洪水反而威力更大,很快就将堤坝冲垮。试了很多次后,大禹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:“光堵是不行的,应该该堵的堵,该泄的泄。” 于是,大禹让一只神龟驮着息壤,跟随他走,有低凹的地方,他就拿息壤加高人们居住的地方,同时,他又以神龙引路,开凿河川、疏导河道、引流入海。 

  传说,大禹以神力劈开龙门山,让黄河水从崖峭壁间直流而下,于是形成了龙门峡;在龙门下游,大禹又把挡住河道的山劈为几段,河水蜿蜒曲折奔东海而去,这就成了三门峡。千百年来,黄河龙门峡和三门峡,都以水势湍急、风景迷人而闻名。 

  关于禹治水的故事还有很多,据说,大禹新婚第四天就离家出发去治水,十三年中,他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一次。经过许多艰难和辛苦,大禹终于治服了洪水,大河各得其道,百川东归大海,人民安居乐业。为了感谢大禹,人民拥戴他为大王,舜王也因为禹治水有功,心甘情愿将王位禅让给他。 

  在生产力极低下的原始社会,人们竭尽全力同洪水搏斗的同时,也以神话传说来表达他们战胜自然危害的强烈愿望。鲧和禹就是经过了神化的代表人们心愿的英雄。而神话故事中,鲧和禹治水的经历和挫折,也是他们自己与洪水斗争的曲折经历。最终人们依靠智慧,总结出了“堵泄结合”的治水方法。而鲧和禹治水的神话故事也被千年传颂。